剖析疫情下跨境电商如何「跑赢大市」
疫情由年初开始席卷全球,近来更出现反复,多个国家及地区仍然实施出入境管制,难言松绑,这样造成了国际间人流的受阻,依赖跨国游客购物的生意大受影响,也重创了国际贸易。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之下,应如何去寻找商机?
以国内游客出境游购物为例,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的数据,2019年中国内地的旅行支出达2,546亿美元,折合约1.7万亿元人民币。国内消费者对海外优质商品的需求仍然殷切,企业在这次疫情下要站稳住脚,就必需各出奇谋,跨境电商平台可以成为其中一个出路。
有别于针对品牌B2C的天猫,天猫国际是一个跨境电商平台。自2014年上线以来,一直帮助万亿元规模的海外消费回流国内;并协助国际品牌无需在华建立办事处,也能打进中国消费市场。
发掘内需市场的三个新机遇
今年上半年商家营运情况堪忧,海外地区的工厂及零售销售行业停产停工,要寻找机会及突破,可以从数字化应用及变革着手。通过累积多年的经验,天猫国际总结出3个疫情中的机遇,能协助海外合作伙伴「跑赢大市」。
机会之一在于出境游「熔断」。自今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已经实施隔离或封锁政策,出境旅游计划受阻,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字,中国内地消费者今年4月至6月的境外旅行服务支出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61%。然而,未能出境也无法阻碍国内消费者对高质入口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巨大的出境购物力回流到国内市场之中。截至今年6月底止一季度,天猫国际首次公布实物商品交易额(GMV)表现,剔除未支付订单后,季度GMV同比增长超过40%,反映出消费者对海外高质量、品牌产品的强劲需求,以及国际差旅受限制而带来的在线购物力。当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规模出现在国内时,我们要及早迎接这个浪潮,让海外商家提早部署吸纳这股突如期来的商机,共享这次消费力回流的红利。
我们洞察到的第二个机会,是为海外小众品牌开拓市场。疫情不但将境外消费力转至国内,也引领出国内消费者越来越多个性化的需求。众多海外小众商品,都能够在国内市场找到巨大机会;加上出境游的限制,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的跨境电商市场便成为这些小众品牌的契机。以天猫国际平台为例,今年我们将非洲卢旺达的果干、中东地区的特色商品、欧洲小国的伴手礼等,通过阿里巴巴集团完善的全球物流供应链及搜罗全球好货的电商平台,打入国内市场。
第三个机会来自直播经济的快速崛起。过去数年,消费者透过各种内容营销平台认识进口商品,从早年的文字攻略到今天的直播推介,消费者新的习惯层出不穷,直播经济能够在宏观经济受压的环境开花结果。当整个社会都在看直播时,品牌已不用考虑是否引入这个营销途径,而是如何做得更好。以往对国内消费者而言,进口商品显得稍为「高贵冷艳」,因为这些品牌的标纸都以外语标注,用家未必熟悉商品的特质,直播却担纲联系的角色,帮助消费者快速认知品牌,替消费者了解商品特征、使用方法及功效。而且我们发现,进口商品与直播达人的契合度非常强,这些直播达人也非常喜欢这些进口商品,跟消费者讲解时特别投入,最终的成交转化率也录得不俗表现。
不少人都憧憬游历法国的波尔多酒庄,天猫国际在海外也拥有规模大、质量好的酒庄资源,不少酒庄见证数百年的历史,甚至建于城堡之中。对消费者而言,他们不但希望购得心水商品,心中也非常渴望去发崛不同文化。故此,我们通过直播方式帮助更多用户在在线经历不同国家及不同类别的商品,这样就能够有效结合海外商家与核心资源,帮助大家「云游」海外葡萄酒庄、海外牧场,并了解品牌及商品原产地的故事,强化用户与商品的联系。
海外直购成中小品牌拓销快捷方式
国内消费市场迎来万亿元人民币的海外消费回流,海外中小品牌已经锁定了这个契机,其他国际商家又如何更高效、更快速地将大量新产品及热销商品带给国内消费者呢?过去两年,我们持续沉淀基础设施和物流的能力,在北美洲、欧洲、日本、南韩、东南亚及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建设海外仓,综合我们与海外品牌方及供货商的全链路溯源保障能力,商家可以将商品存在海外仓,在消费者下单购买时,商品即通过海外直邮的方式直接发货予消费者。无论是大品牌或中小企业,都可通过这种方式高效地把握市场机会。若要以一句话形容海外直购业务的特点,我会概括为「广、新、快、弹性」4大特色。
「广」,目前海外仓的商品池已经涵盖十多万件商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百万级商品,以跨境电商平台而言是非常可观的商品量级;「新」,在于我们可以同步发售全球最新的商品,引入用户不曾接触的新晋品牌;「快」,在于商品上架及物流速度,我们能够实现「全球7日达」,有别于传统的代购业务;「弹性」则体现于别具优势的弹性供应链,商品采购量可以从1件到10万件的体量,因应需求而定。
「海外直购」为海外品牌提供一条进入中国市场的高效通道,因海外品牌无需入驻境内及开店,只要将商品直接放入天猫国际海外仓,通过包括仓储、前台营运、销售、物流及客服在内的一站式服务,让海外商家特别是没有能力建立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