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物流 洞悉未來
2017年以来,人工智能(AI)席卷了全球各大媒体版面,几乎各行各业,都希望与人工智能沾上边,希望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甚至可精准预测未来,所谓的预测型物流规划(Anticipatory Logistics),就是要透过日常作业中的大数据,预测短期未来可能需要的资源(如人力需求、车辆需求、物流空间需求)与订单需求状况,而在消费者尚未正式下单前,就预先部署好所需的库存与运输资源。
之所以需要预测型物流作业,主因就是客户对于缩短前置期(lead time)的需求越来越大,每个客户都希望最好一下单,马上就可交件,而且没有人希望备置大量库存,在这种状况下,如何预先把资源配置在正确的地方,并且避免资源在需要使用时却发生故障(例如运输车辆抛锚),就不是单纯靠经验可解决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AI的预测不在于诉求精准,而是强调抓重点、找趋势,之所以可做到这样,是萃取大量历史数据而来。而现阶段要做到预测型物流,恐怕还是得靠供应链体系中的大厂来主导,例如WALMART、UPS、Fedex等。
对于中小型物流业者而言,利用AI先做局部改善是可行的,AI特别适合简单、重复性高、耗工时处理的低附加价值工作,在物流中心内,包括手写字体辨识、出货检查、定期盘点、客户常见问题答询,包装箱尺寸自动选择,甚至出货配送,都有AI发挥的空间。
AI要成功,必须有大数据,称为训练数据(training data)。例如我们要预测某个商品可实际配送到消费者手上的时间,或是预估某一日的所有待配送对象,会有多少件无法于pm 20:00配送完毕,可透过每次消费者实际签收的时间,以及当日的总配送件数、商品重量、配送总距离、配送员步行距离、天候状况等数值数据,丢入AI网络模型去学习,而且学习过程,必须给定AI二种数据,一种数据称为真实数据(ground truth),另一种称为模型预测结果(predict),AI模型就是希望使得每一次的预测结果都尽可能贴近真实数据,因此物流业者在准备训练数据时,需要有消费者实际签收时间,以及原本规划预计配送到着时间。
物流业大数据的数据源相当多,但多半缺乏科学化记录与回报机制,例如宅配司机每日实际步行距离、宅配车辆行驶里程、油耗、载重量、每地点停留时间…等,有良好的大数据,AI才能真正发挥效益,这是要实施AI物流前需要有的基本认识。
可口可乐
这家超过130年历史的老牌饮料企业,从以往的可乐起家,到现在跨足果汁、茶饮,甚至跨足到服装、香水等时尚产业,品牌价值高居全球第三,其成功的因素就是不断创新,并且运用科技来解决老问题。目前可口可乐公司除了自身生产线的自动化检查,甚至把AI的触角延伸到自动贩卖机,以往自动贩卖机仅能统计今天销售了多少瓶饮料,卖了多少钱;拜硬件成本降低之赐,新的贩卖机往后将可加装摄影机,透过影像识别,可以很精准的分析哪一类的人、性别为何、年龄为何,买了哪一种饮料,甚至消费者在贩卖机前面看了某瓶饮料看了多久时间才做投币决策,这样可以很精准的评估贩卖机内部的黄金柜位;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最新的贩卖机可以做人脸识别,也会记得消费者的口味,例如喜欢哪一种咖啡、温度为何、甜度为何,消费者仅需投币,贩卖机递出来的饮料绝对是完全客制的。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抬头,对于低糖、低发泡饮料的需求增加,可口可乐公司也设法做出改善。
在供应链更上游,可口可乐公司把脑筋动到「种植」这件事上,透过卫星影像、气候、雨量、土壤酸碱值等数值纪录,以及水果的甜度关系,可口可乐公司可以知道何时收成是最佳的,甚至其水果原汁的甜度,已经很接近市场的真正需求,如此就可以在最少的加工与添加物下,做出消费者喜欢的商品,整件事与其说是降低生产成本,不如说是将生产成本,改投资于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使供应链整体的销售更大。
UPS
UPS每年在科技上的更新与投资超过10亿美元,在2016年底,开始引入聊天机器人(chatbot),把这样的聊天机器人配置于脸书粉丝团,用来实时回答消费者问题,包括运费、寄件时效,甚至消费者往后直接在脸书要求寄件,都可使用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与聊天机器人交谈,这个改善主要可以黏住末端消费者,消费者不需要再拨入客服中心等待人员接通,可一对一快速获得回复,聊天机器人的设计,其实是一连串科技与数据整合的结果,以往消费者要自行登入UPS网站,挑选正确的页面后才能进行货件查询,使用聊天机器人,可以让小朋友甚至老婆婆,都可用自己熟悉的对话去询问所需讯息,因此是服务接口(interface)的大跃进,一旦服务机器人技术成熟,后端的客服人员至少可减少一半以上。在配送方面,早在2016年九月,UPS就开始测试无人机送货的可能性。